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布袋戏表演让孩子们看嗨了 今后每年都会来南安巡演

2017-05-03 海丝商报


电子音乐响起,酷炫的舞台上出现了唐僧和孙悟空的身影。小小的人偶在台湾操偶师的手里,唱、念、做、打样样俱能,逗得台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昨日,台湾五洲如真园掌中剧团来南安巡演。


布袋戏由福建传入

经过三次创新风靡台湾


        台湾布袋戏是极富乡土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从福建传入台湾,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日,在市文化馆内,随行的天宏园掌中剧团团长叶势宏,用风趣的语言为南安市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了一堂课,讲述的是台湾布袋戏的历史与传承。


  叶势宏分别拿出了三种规格的木偶:传统戏偶、金光戏偶和电视木偶。原来,为适应时代变迁,台湾布袋戏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布袋戏传入台湾时,只有约30cm大小,在台湾中南部庙会上,观看布袋戏表演的人群层层叠叠,靠后的观众无法看清木偶,于是就出现了60cm的木偶,并在台湾中南部风靡一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布袋戏进军室内戏院,售票演出。金光布袋戏利用布景、道具和音效灯光等现代科技,创作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声光效果,进而增添戏剧张力。因此,金光布袋戏开始盛行,同样是为了照顾后排观众,他们将木偶的头加大,对形象进行夸张化处理,并加入提线、傀儡、皮影等元素。


  随后,台湾又将布袋戏剧目搬上电视银屏,引发收视狂潮,就算是现在,台湾人在家一打开电视,都还有布袋戏剧集可看。


  “台湾布袋戏的发展是多元的。”叶势宏说,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让南安的小朋友认识到台湾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流行歌曲与布袋戏结合

小朋友看得意犹未尽


        讲完台湾布袋戏,台上功夫才能见真章,表演开始了。


  彩楼上,跳窗、翻转、双打……台湾操偶师露了一手指间硬功夫。一段《西游记》里的戏段“猪八戒娶媳妇”,让台下小朋友看得意犹未尽。


  当剧情进入轻松阶段,一曲《小苹果》突然响起,现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小朋友的欢呼声、合唱声、打拍声交织在一起,打斗时,配上歌曲《中国功夫》再恰当不过了。


  传统的表演技艺加上一点现代元素,小朋友的反应证明此举是可行的。在五洲如真园掌中剧团团长陈志清看来,传统的表演技艺是布袋戏的根本,而现代元素则能激发布袋戏的活力。


  陈志清是这场演出的操偶师,出生于木偶戏世家。13岁入戏班学戏,17岁成为主演,至今已有30多年的演出经历。



台湾木偶夏令营

南安学生有免费名额


        近几年,两岸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台湾青年木偶联合发展交流协会秘书长陈颖隽多次带着台湾木偶剧团来南安进行交流演出。


  陈颖隽认为,木偶戏是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发扬木偶戏是双方共同的使命。


  陈颖隽告诉记者,南安与他们达成了一个初步合作协议。从今年开始,南安将邀请台湾木偶剧团前来巡演,主要面向学校学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此次巡演就是第一次尝试。”


  此外,每年暑假,台湾方会提供几个木偶夏令营的名额给南安市学生,免学费。“我们还会帮南安学校组建偶戏社团。”陈颖隽说,更多的合作细节有待双方进一步讨论。


  陈颖隽介绍,在台湾,布袋戏进入校园已有40多年,被编入小学生的艺术与人文课程,是必修课。通过耳濡目染,学生对布袋戏的接受度很高。“我们从8岁到80岁,没有不知道布袋戏的。”


相关链接


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掌中戏、手袋傀儡戏、手操傀儡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大部分学者都认定布袋戏起源于泉州)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袋戏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便有了布袋戏之通称。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形式介绍

布袋戏演出上可分为前场与后场,前场即戏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操偶师傅操作人偶于戏台上的表演,后场则包括了操偶师、乐团和口白师傅。


戏台信息

前期


布袋戏戏台不管哪种形式表演,布袋戏的演出都需要有戏台,该戏台一方面作为区隔前后台以及观众与演出者之间的能,一方面提供演出所需要的戏剧布景。布袋戏发展之初,戏台较为简陋,仅用扁担,布廉架起简易戏台,后来布袋戏逐渐受欢迎,戏台也变得较为复杂,继而诞生了早期的四角棚。该三至五米宽之戏棚其构造类似于一座小型土地庙,有四根柱子,中间是大厅,为戏偶活动的舞台,其四面之中,三面皆空,大厅中有一层交关屏,用来遮掩演艺人之用,早期的四角棚的装饰及雕刻都较为简单,但后期逐渐发展得更为复杂精致,配合木雕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来制作戏台。


后期


19世纪,布袋戏发展出六角棚戏台,又称作称彩楼,其在舞台的左右前方各加一个斜面,吸引左右两侧的观众,此种六角形舞台设计,虽戏台场宽虽未大幅度增加,却使得戏台空间及视觉效果更加富变化。而此类美观而装饰丰富的戏台,虽然能吸引观众且本身即为雕刻的艺术品,但造价昂贵且搬运不易,因此并非所有戏班皆能够负担得起,因此在台湾于193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看板式的彩绘戏棚。这类戏台的装饰图案全数以平面彩绘的方式制作,其造价便宜也易于搬运,且舞台效果并不输给传统戏台。如今,该戏棚仍为布袋戏团体演出的主要戏台选择。


特点介绍

布袋戏的特点是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因而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龙溪布袋戏以演武戏见长。偶头是其结构的主要部件,雕刻家徐年松、徐竹初父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仔细研究戏剧各行当、角色的脸谱,结合自身体验与艺术素养,雕绘出许多深刻体现典型性格的偶头,善恶忠奸,千姿百态。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演员、角色、偶人,常双手同时搬演两个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应自如,足见其难度与演员的功力。


操偶演出

现代布袋戏偶不仅大,还内藏许多机关,因此需要两手操作布袋戏开演后,戏台上的操偶动作成为演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传统布袋戏而言,布袋戏戏偶为30cm左右的小戏偶,躯干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因此操偶表演者会将单手手掌放入中空戏偶进行表演。以左手操偶为例,只要将食指部分套入偶头,拇指放入布袋戏戏偶右手,另外三根手指放入戏偶左边(左手)之后,即可利用手掌与五指的摇摆或晃动,来控制戏偶头、身体、与手来作操偶表演。换句话说,布袋戏操偶入门相当容易:操偶人员仅将手放入中空偶身即可做戏偶之点头,摇头,行走之表演。不过因为木制戏偶表情并无变化,要借由木偶肢体动作表达剧中人物情感尤其重要,也有其一定难度。



部分来源 搜狗百科

记者 苏明明 李想 文/图

编辑 王君 周海文


海丝商报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海丝商报nanandaily
海丝小记者团hsxjzt
南安经济报道nanannews987
长按微信号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快来投票!南安“最美公交司机”评选活动开始啦……

2、废除百年陈规 美林两村可以通婚了

3、南安市纪委通报3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4、致敬劳动者丨坚守岗位,他们的身影如此健美……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美国国务院艺术特使卡拉参访厦门漳州
河北演艺旅游何以“出圈”?
中国有约|有被惊艳到!国际媒体人在漳州古城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
偶传两岸情,戏承同根缘!2024第十三届海派文化艺术节在台湾佛光山举行
正式实施!高低要看一场……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